这些“下元”习俗你知道吗

时间:2016-11-14   访问量:1067


    作为吃货小编,最开心的一件事莫过于每逢佳节吃三天……今天是什么节呢?目前依旧一脸懵逼的你,让小编来给你科普一下吧!
 
 
 下元节
 
    农历十月十五,通常被称“下元日”、“下元”,其来历与道教有关。正月十五,被称为上元佳节,即我们熟知的元宵节;七月十五,称中元节,祭祀先人;十月十五,称下元节,祭祀祖先。上元节、中元节及下元节合称“三元”。
 
    那么,作为传统节日,下元节有哪些习俗呢?
 

打开
 
    1、祈愿神灵
  
    这一天,民间一般有修斋设醮和享祭祖先两大项活动,目的都是祈愿神灵。福建省莆田一带,下元这天傍晚,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,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,农作物平安过冬。祭祀时,摆上斋品,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,以示虔诚。
 

祭祀
 
    2、享祭祖先
 
    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,在这个月圆的时候,华夏民族要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。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,折锡箔为银锭,装入白纸糊的袋中,正面写“谨言冥宝一封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”,下书“子孙某某百拜”,背面写“某年、某月、某日谨封”,俗称“金银包”,叩拜后焚化。很多地方祭奠的场面都十分宏大、庄严、神圣。
 
    3、吃节令食品
 
    “下元节”正值农村收获季节,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再忙都要抽时间点做下元节的时令食物——麻腐包子。将麻籽碾细,用水搅拌成糊状,以箩过滤去皮,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。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、葫芦为馅,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,油香细软,十分好吃。
 

包子
 
    4、修斋设醮
 
   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。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,如祈福、镶灾、拔苦、谢罪、求仙、延寿、超度亡人等等,皆要修斋。这一天,道观做道场,为民众解厄除困,民众前往道观观祭,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。
说了这么多,那么,今天可以吃哪些美食呢?

果子
 
    “五谷主偶像”米果
 
    农历十月十五为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,也是五谷主的生日,俗称“五谷主生”。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,要蒸制“五谷主偶像”和一些象征农具、五谷的“尖担”、“粟穗”等食品。
 
    “五谷主偶像”是用米粉加开水搓捏,做成像古代人那样头盘发髻,有眉目嘴鼻和耳朵,身缀以豆、麦的人形状,除了个别做技艺较高,有包以少量的馅料外,一般是没有包馅料的。
 
    “尖担”状的米果也是用米粉加开水揉搓成皮的,不过要将皮捏成圆饼形,且要包上适量的馅料,再将圆饼形的皮对折成为半圆形,并在其边缘抹上水,用手指将半圆的边缘捏紧,使其粘贴后,才可在中间处捏下去,捏成像“尖担”一样的形状。
 
“粟穗”状既可用米粉加开水,并配以煮八九成熟的黄豆,或花生米、乌豆及盐等佐料,搓捏成柔块,再做成谷穗状;也可用?皮料直接搓捏成像谷穗般的形状,再在其上面缀以煮熟的上述豆类。这些与其它年节所做的不同,均不用印模,而是用手捏制而成。
 

鱼子
 
芋子包
 
    在闽西客家地区,十月十五是相传为三界公诞辰,下元节被称为“完冬节”。农村常做糍粑,米果、芋子包、豆腐之类食品,谓“做完冬”。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,外表呈纺锤形,由芋子或马铃薯作为主料,馅料相当丰富。
 
    馅料是芋子包最关键的因素,把香菇、鱿鱼、葱花等放入锅里油炸,待香味四溢时舀起来,倒入切碎的菜料。菜料据主人饮食爱好不同而不同,但必须剁得碎碎的,炒熟之后倒入木薯粉调成的水。最后再把舀起来的鱿鱼等香料与菜料搅拌在一起,香喷喷的馅料做成了。 
 

包子
 
    麻腐包子
 
    “下元节”正值农村收获季节,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再忙都要抽时间点做下元节的时令食物——麻腐包子。将麻籽碾细,用水搅拌成糊状,以箩过滤去皮,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。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、葫芦为馅,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,油香细软,十分好吃。